三姊 大姊
四月下旬,我和姊姊們約好要聚會。
原本要在新竹找家美食,吃頓中餐就好了。
可是,當日天氣放晴,想起上回去老街時,
剛好相機沒電,沒有照到什麼相片。
這回去時,可以好好拍下照片留念,
念頭一轉,車就往內灣開去。
姊姊先帶我們上尖石山上找餐廳,解決午餐。
繞了一圈,各式餐廳都有…日式、中式、義式…
最後決定回老街上叫合菜吃。
因為到了內灣,不品嚐客家菜,真是一大損失啊!
我們在老街停車場停好車,已經快中午了,我們只有三個人,
就找了老街上一家名叫「鄉村小棧」的店,合菜共四菜一湯,
加上白飯四碗,總共只花了450元,真是好吃經濟又實惠啊!
看看我們吃些什麼~
脆皮雞
客家小炒
炒檳榔花
紅燒豆腐
金針肉絲湯
吃完飯,一起在老街上逛了很久,照了許多相片,
也買了許多小東西。
假日來老街時人山人海,想要細逛或購物簡直不可能。
這天,老街上沒什麼人,到每一家店購物,老闆都會解說的很仔細。
關於老街的店鋪,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逛,
今天先看姐妹的照片~
丁丁的大姊
丁丁的三姊
這是丁丁
在老街上,大姊想買個購物袋,現場要決定顏色。
我就把中意的兩種顏色袋子,叫大姊背著現場拍照。
接著大姊看著相機中的照片,就可以選袋子囉!
這真是太聰明了~
大姊試牡丹花色手提袋
大姊試另一款手提袋
離開老街前,我們在老街的土地公廟前面的廣場,
也拍了照片,一起欣賞一下~
丁丁 和 三姊
三姊 和 大姊
福德正神 土地公廟全貌
內灣小城故事石碑
土地公福德正神廟旁的石版上刻著「內灣小城故事」的由來。上面寫著:
內灣山城三面環山,一端開口,形似港灣,昔稱為南河新城,
日據時期,因而命名內灣。內灣係嘉慶末年陳福成墾號所開墾至日明治31年。
樹杞林志記載內灣庄居戶數有15,男41女31,計丁口72。
台灣光復後,內灣線鐵路通車,林產礦業盛及一時,
民國40年後人口數高達1500多人,此時內彎人聲鼎沸熱鬧非凡。
民國65年後林業禁伐,礦業沒落,曲終人散,內灣洗淨鉛華,回歸純撲與寧靜。
民國90年內灣重新出發,再展歡顏歡迎大家慢慢來發掘,屬於內灣的山城故事。
這不由讓我想起,我們要來內灣老街的路上,
有個石招牌刻著「橫山鄉內灣魅力商圈」,
它上面的大嬸婆人偶就是載運「木材」。
原來是有緣由的喔!
橫山鄉內灣魅力商圈石牌
上面的人偶正在運送木材
離開停車場,我們帶著採購的物品往回家的路上走。
天空已經慢慢變陰暗,卻不會影響我們的好心情。
收拾戰利品 準備回家囉
停車場的天空 已經開始佈滿烏雲
車子回到新竹,我們車轉到民富街和少年街的路口,
我下車到著名的「鍋子咖啡」買了好喝的咖啡和三明治,
回家當下午茶點心。
大姊說這家咖啡超讚,一定要請大家品嚐。
小小的店面 卻大大的有名 著名的鍋子咖啡
櫃檯內的人 和氣的對待客人 雙手還是不停的在做事情ㄋㄟ...
我覺得它家的咖啡和三明治真的都很好吃,
下次去我還想吃吃它家的手工餅乾。
愉快的一天,到此劃下完美的句點…
(2009.04.21)